内向不是缺陷,是天赋

2018/10 作者:ihunter 0 0

作者 / 兆民 摘自 / 《内向者的沟通课》

“我在很多场合会感到害羞、不知所措,在与人面对面的交往中丧失主动性。”

“从小到大,我害怕在多人面前讲话,害怕跟老师交流、跟领导沟通。每当要发言的时候,我就觉得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,紧张得快要爆炸。”

面对自己喜欢的工作时,“我真的适合这个工作吗?平时不太喜欢跟人打交道,不太合适。”

你平时是否也是这样呢?



内向不是缺陷,内向者不应被贴标签

有些人主动性很强,热情大方,跟人交流时滔滔不绝,不管对方有没有回应,都是侃侃而谈;而有些人就很被动了,绝不主动开口,不想挑起话题,即便觉得空气尴尬到凝固,也不愿意抬头瞄对方一眼。

后者一般被称为“内向的人”。

我们也不得不承认,外向性格的人在社交上更为瞩目,这种明显的优势正在影响人们的观念,以及社会对性格的偏好。

在上学期间大部分老师也都相信,最理想的孩子应该是外向的,甚至说外向的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。



在心理学上,艾森克人格的问卷调查结果对典型的内向性格描述为:喜欢安静、独处,喜欢自省;不喜欢接触人,不喜欢团体活动,不喜欢跟陌生人打交道;有些悲观、焦虑、紧张、缺乏自信,自我关注度比较高,易怒还有抑郁,睡眠不好。

也因此内向的人经常被贴社交焦虑、自卑、不快乐、没有幽默感等各种标签。

S之前是一家民营企业的员工,人际关系相对简单,沟通比较直接,业务开展得还不错。后来换到一家国企,人际关系错综复杂,因为她自认为是个内向的人,疲于应付各种沟通的事情,让她有些应接不暇。

后来办公室来了一位W,因为家里的背景,只想做自己想做的或者想学的。这让S手足无措——说重了,怕得罪人;说轻了,怕没有师父的威严。



期间尝试过各种方式均败下阵。最后S觉得自己不善于处理关系,不能很好地与W沟通,直接放弃对“徒弟”的管束,让其野蛮生长。

也因为这样那样的不自信,S在新单位的工作并不顺利。在生活中,也有很多像S的人,不断否定自己,变得越来越只能看到自己的缺点,甚至被贴上有人格缺陷的,没有交际能力,情商低的标签。

此时内向者不应该为了迎合,去反驳,或者迫使自己去刻意改变,而应重新评估过去,善于通过不同方式发现自我缺陷并找到其带来的积极价值。

重视自己,设立有意义的目标,激发自信心,并释放影响力,用”四两拨千斤“的方法展现你的优势。



内向的人,天生自带光芒

另外你真的了解什么是内向、懂内向的人吗?你知道吗,内向的人有很多难得的品质,内向的人,天生自带光芒。

不是所有人都是天生的社交大人,不是所有人都爱社交,内向绝对不是一种性格缺陷。

苏珊·凯恩也是一位内向者,在TED的演讲中讲到,在她九岁的时候,第一次参加夏令营,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她的行李箱里面塞满了书。

为了变得外向些,于是第一个职业是律师,而不是一心向往的作家。

没有谁会说社交技能不重要,也不意味着我们都应该停止合作,历史上很多杰出的领袖都是内向的人,富兰克林·罗斯福、甘地等,他们都把自己描述成内向的、说话温柔的人,但他们依然站在聚光灯下,是真正的掌舵者。



事实上,那些擅长变换思维的人、提出想法的人,有着极为显著的偏内向痕迹,而独处是非常关键的因素。

她在讲台上的热情洋溢,让我们看到了内向者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惊人的天赋和能力。

韩国曾经有档节目《被子外面很危险》。节目组邀请到了五位宅级男神共同休假旅游,这5位都是神级宅男,他们共同特点都是害怕与人交流,能不说话就一定不会先说话,喜欢沉迷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。

节目中的龙俊亨,但凡出门前必须要靠在门上侧耳倾听外面的动静,生怕打照面,本来准备去客厅喝水,结果听到外面有动静,直接躲在房间里,来回折腾了30分钟才喝到水。


因为这些内向者聚在一起发生了化学反应,散发出万丈光芒。虽然他们都宅,但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每个人的可爱的特点,甚至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。

面对陌生人时的局促不安,甚至会转移视线玩手机,假装有人打电话或发微信给自己,营造一出很忙的假象来缓解内心的尴尬。

这档节目最重要的一点,剧本并没有强迫5位爱豆去改变自己的性格,强迫自己交际。爱豆的内向、宅,也并没有影响他们成为爱豆,他们在影视、音乐等方面各有所建树。

在兆民的《内向者的沟通课》也提到,内向的性格能够转化成我们的优势,无须改变性格,也能成为沟通高手。只要掌握了转化的方式,内向者的优势就十分明显了。


无需改变性格,也能成为沟通高手

  • 独立:内向者独处的能力让其既独立又有自己的原则;

  • 忠诚:是值得信赖的伙伴,有守口如瓶的本领;

  • 专注又有深度:内向者能持之以恒地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当中;

  • 善于聆听,有同理心;

  • 惊人的执行力;

  • 谨慎且具有分析式思考能力:通过计划、组织、分析,系统分析,找到答案;

  • 敏锐的洞察力,透过现象看本质:从自己的经验中获得深层次的东西,强调本质;

  • 移情能力: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,避免与人发生矛盾,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,善于妥协协调关系;

这些都是内向者的优势,因此,我们不需要改变内向的性格,变得外向,只要很好地利用我们的性格优势。


在《内向者的沟通课》中总结到,内向者很想改变自己,他们通过学习演讲,训练说话的胆量,胆子虽大了一些,但日常社交的场景多变、复杂,临场仍然不会应对。这种硬着头皮做一些看上去积极的展示,说些“言不由衷”的话,效果并不理想。

作为资深内向者,作者兆民找到一部分答案——如果工作中无法跟对方”自来熟“,无法全程高能、热情洋溢地表达,那么就从对话入手,给予对方一种舒服的对话状态,让对方在短时间内愿意信任我们、敞开心扉。

善用“巧劲儿”的方法同样可以捕捉到有价值的事务,甚至会额外收获不少触动人心的细节。

内向带给内向者的“馈赠”,是不露锋芒的敏锐,是思考缜密的从容,是饱含善意的真诚,是恰到好处的温暖。

这些馈赠能让内向者很好地跟他人沟通,能够让内向者很好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愿,这样沟通的目的就显得特别单纯而美好。

希望内向者能够不必羡慕那些天生健谈开朗的外向人,我们的优势也同样明显,只是它被长久地遮盖了。


赞(1) 更多分享

上篇: 「自律」——自我征服是最大的胜利
下篇: 举世公认的健康生活方式!